推拿學
一、A1題型
1.“推拿”一詞首見于我國 ( )
A.唐代 B.宋代 C.元代 D.明代 E.清代
2.“小兒雖無病,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,其辟寒風”見于 ( )
A.《圣濟總錄》 B.《肘后備急方》 C.《唐六典》 D.《小兒按摩經》
E.《干金要方》
3.“法之所施,使患者不知其苦,方稱之為法也”出自 ( )
A.《醫宗金鑒》 B.《外臺秘要》 C.《圣濟總錄》 D.《千金要方》
E.《保赤推拿法》
4.早期的按摩療法僅用于少數疾病的治療,手法種類也較少,其中常用的兩種手法是 ( )
A.按、搓 B.按、壓 C.按、蹺 D.按、摩 E.推、拿
5.我國最早的推拿專著是 ( )
A.《保赤神嬰》 B.《黃帝岐伯按摩十卷》 C.《小兒推拿議》
D.《小兒推拿秘訣》 E.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》
6.我國推拿治療體系形成于 ( )
A.戰國時期 B.秦漢時期 C.隋唐時期 D.宋金元時期 E.明清時期
7.把推拿列為汗法之一的醫家是 ( )
A.劉完素 B.張元素 C.李東垣 D.張從正 E.朱丹溪
8.“膏摩”最早見于 ( )
A.《黃帝內經》 B.《金匱要略》 C.《備急千金要方》 D.《醫宗金鑒》
E.《圣濟總錄》
9.中國第一所推拿??茖W校—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,成立于 ( )
A.1956年 B.1957年 C.1958年 D.1959年
E.1960年
10.全國性的推拿學術團體——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推拿學會,成立于 ( )
A.1986年 B.1987年 C.1989年 D.1985年
E.1984年
11.“推拿一道,古閨按摩,上世治嬰赤,以指代針之法也”見于 ( )
A.《幼科發揮》 B.《秘傳推拿妙訣》 C.《金匱要略》 D.《備急于金要方》
E.《圣濟總錄》
12.從現代醫學角度看,推拿學是物理療法,為了正確地掌握操作手法,推拿學十分重視哪一理論及其應用 ( )
A.現代中醫臟腑學、經絡學 B.現代解剖學 C.現代生理學 D.現代病理學
E.現代生物力學
13.推拿治療的哪一原則,貫穿于中醫生理、病理、診法、辨證、治療等各個方面 ( )
A.辨證施治 B.陰陽平衡 C.整體觀念 D.標本同治,緩急兼顧,
E.以動為主,動靜結合
14.下列穴位中除了哪一個外都是郄穴 ( )
A.跗陽 B.天宗 C.外丘 D.養老 E.金門
15.郄穴多用來治療 ( )
A.本經臟腑經絡之氣突然閉塞時所發生的急性病癥
B.它經臟腑經絡之氣突然閉塞時所發生的急性病癥 C.由表及里之病癥 D.半表半里之病癥
E.由里及表之病癥
16.八會穴中,正確的為 ( )
A.氣會膻中 B.氣會太淵 C.氣會章門 D.氣會膈俞 E.氣會中脘
17.天突至歧骨(胸劍聯合)( )寸。 ( )
A.6 B.8 C.9 D.11 E.12
18.肘橫紋至腕橫紋( )寸。 ( )
A.10 B.12 C.14 D.16 E.18
19.胸腹部取穴的橫寸,根據兩乳頭之問的距離折量,兩乳頭之間作( )寸。 ( )
A.6 B.8 C.9 D.11 E.12
20.背部橫寸一般用患者( )折量 ( )
A.固定標志 B.拇指同身寸 C.橫指同身寸 D.中指同身寸
E.簡便取穴法
21.環狀軟骨位于 ( )
A.舌骨下方,其上緣平第4頸椎,前正中線有喉結
B.舌骨上方,其上緣平第4頸椎,前正中線有喉結
C.舌骨下方,其下緣平第4頸椎,前正中線有喉結
D.舌骨上方,其下緣平第4頸椎,前正中線有喉結 E.以上都不正確
22.頸動脈結節,即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位于 ( )
A.胸鎖乳突肌前緣深處,正對環狀軟骨平面 B.胸鎖乳突肌后緣深處,正對環狀軟骨平面
C.胸鎖乳突肌前緣淺處,正對環狀軟骨平面 D.胸鎖乳突肌后緣淺處,正對環狀軟骨平面
E.以上都不正確
23.腰骶部肌肉的排列,由淺入深為 ( )
A.背闊肌、豎脊肌、下后鋸肌、腰方肌、腰大肌 B.背闊肌、下后鋸肌、豎脊肌、腰方肌、腰大肌
C.背闊肌、豎脊肌、腰方肌、下后鋸肌、腰大肌 D.背闊肌、下后鋸肌、腰方肌、豎脊肌、腰大肌
E.背闊肌、下后鋸肌、豎脊肌、腰大肌、腰方肌
24.造成寰枕后膜對椎動脈產生切割擠壓,引起椎動脈枕段壓迫的是 ( )
A.寰枕關節后伸運動 B.寰枕關節前屈運動 C.寰樞關節的前屈運動
D.寰樞關節的后伸運動 E.以上都不是
25.上腹壁的反射中心在 ( )
A.胸7-8 B.胸9-10 C.胸11-12 D.腰1-2 E.腰4-5
26.挺腹試驗陽性提示 ( )
A.頸部神經根受壓 B.腰部神經根受壓 C.骶關節病變 D.髖關節病變
E.以上都不是
27.腰骶部汗毛過長,皮膚色濃,多有 ( )
A.馬尾腫瘤 B.神經纖維病 C.先天性骶椎裂 D.腰椎間盤突出癥
E.骶髂關節病變
28.翼狀肩見于 ( )
A.胸大肌癱瘓 B.斜方肌癱瘓 C.前鋸肌癱瘓 D.菱形肌損傷
E.以上都不是
29.肩關節內旋試驗屈肘位,前臂于背后,引起肩背痛者陽性,提示 ( )
A.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B.肩峰下滑囊炎 C.岡上肌損傷
D.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 E.以上都不是
30.猿形手見于 ( )
A.尺神經損傷 B.正中神經損傷 C.橈神經損傷 D.前臂屈肌群缺血性壞死
E.前臂伸肌群缺血性壞死
31.膝關節旋轉試驗中,檢查內側半月板損傷 ( )
A.小腿內收外旋,再伸直膝關節、 B.小腿內收內旋,再伸直膝關節
C.小腿外展外旋,再伸直膝關節 D.小腿外展內旋,再伸直膝關節 E.都不是
32.肩關節外展動作小心翼翼,并有突然疼痛者,可能為 ( )
A.肩關節脫位 B.鎖骨骨折 C.肱二頭肌損傷 D.岡上肌肌腱炎
E.三角肌下滑囊炎
33.除哪一項外都是面神經麻痹的表現 ( )
A.鼻唇溝消失 B.口角歪向健側 C.額部皺紋消失 D.一側不能閉眼
E.頭部姿勢牽強
34.哪一個原因一般不能引起脊柱側突畸型 ( )
A.肩部畸型 B.下肢不等長 C.小兒麻痹癥 D.腹膜刺激癥
E.慢性胸腔病變
35.腰椎側屈的正常角度是 ( )
A.20° B.O° C.45° D.60° E.50°
二、X題型
1.20世紀60年代的下半期到70年代的上半期,當時的推拿事業遭到極大的破壞,其治療范圍縮小到僅治三種病,它們是 ( )
A.頸肩病 B.扭傷 C.漏肩風 D.坐骨神經痛 E.腰突癥
2.以下作品中為清代著作的是 ( )
A.《小兒推拿廣意》 B.《幼科推拿秘書》 C.《圣濟總錄》
D.《厘正按摩要術》 E.《小兒推拿秘訣》
3.明代形成了小兒推拿的獨特體系,其著作為 ( )
A.《小兒推拿廣意》 B.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》 C.《保赤推拿法》
D.《小兒推拿秘訣》 E.《小兒推拿直錄》
4.九針中的按摩工具為 ( )
A.圓針 B.大針 C.鈮 D.圓利針 E.鈹針
5.在宋金元時期,已認識到推拿的作用為 ( )
A.解表發汗 B.溫通閉塞 C.活血化瘀 D.疏經通絡 E.理筋整復
6.推拿,古稱為 ( )
A.按摩 B.按蹺 C.喬摩 D.撟引 E.案撫
7.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,第一次系統地將手法運用到骨傷科治療之中,提出治療閉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為 ( )
A.揣摸 B.拔伸 C.撙捺 D.捺正 E.推拿
8.明代推拿發展的特點是 ( )
A.“按摩”之名開始有“推拿”之稱 B.形成了小兒推拿的獨特體系
C.小兒推拿著作出現較多 D.對推拿發汗解表作用有了認識 E.有了用推拿催產的記載
9.唐代推拿學術發展的特點是 ( )
A.推拿已成為骨傷病的普遍治療方法,不僅適應于軟組織損傷,而且對骨折、脫位也應用推拿手法真整復
B.推拿療法滲透到內、外、兒諸科 C.推拿廣泛地被應用于防病養生 D.膏摩盛行
E.出現了大量的小兒推拿著作
10.《黃帝內經》中有不少有關推拿的記載,它概括了推拿具有的 ( )
A.行氣 B.活血 C.舒筋 D.止痛 E.退熱
11.推拿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( )
A.診斷不明確或誤診 B.對疾病機理和手法作用原理缺乏認識 C.手法操作或手法選用不當
D.未注意推拿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E.醫患配合不佳
12.推拿手法作用于經絡腧穴,所起的作用是 ( )
A.疏通經絡 B.行氣活血 C.散寒止痛 D.理筋整復 E.滑利關節
13.最敏感的壓痛點,往往存在 ( )
A.肘、膝關節以下部位 B.筋膜的起止點, C.肌肉起止點 D.腰骶部
E.兩肌交錯或相互交錯的部位
14.推拿對臟腑病證的治療穴位常選用 ( )
A.五輸穴 B.原穴 C.絡穴 D.腹募穴 E.背俞穴
15.推拿臨床上常用的取穴方法有 ( )
A.簡便取穴法 B.手指同身寸 C.解剖標志骨度分寸 D.一夫法
E.中指同身寸
答案:
一、A1題型:1.D 2.E 3.A 4.D 5.B 6.B 7.D 8.C 9.A 10.B 11.B 12.E 13.C 14.B 15.A 16.A 17.C 18.B 19.B 20.D 21.A 22.A 23.B 24.A 25.A 26.B 27.C 28.C 29.A 30.B 31.B 32.B 33.E 34.B 35.A
二、X題型:1.BCE 2.ABD 3.BD 4.AC 5.AB 6.ABCDE 7.ABCD 8.ABC 9.ABCD 10.ABCDE 11.ABCD 12.ABC 13.BCE 14.ABCDE 15.ABC
|